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人生何止三万里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3-08-01 18:51:07

电影中,长安三万里,可人生,又何止区区三万里?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何止三万里?


【资料图】

近日,新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登上荧屏,迅速掀起了一股讨论的热潮。

一个是飞在云端,醉心于诗酒的浪漫天仙;

一个是双脚踩地,欲建不世之功的意气青年。

性格为人截然不同的两人,命运却让他们的人生轨迹神奇般的相互交织,浮沉坎坷间一路走过了几十年风雨相伴的历程。

身为商贾之子的李白,尽管家境殷实,但却因为商人下民的身份而被剥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力,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而祖上功绩显赫家道中落的高适,也只能一次又一次被人拒之门外,尽管习得一身技艺精湛的高家枪法,在这繁华安定的大唐盛世,终只是沦为博得妇人一笑的一出戏演罢了。

当心中的热血被泼上冰凉的冷水,当怀揣着青云之志的梦想屡屡碰壁,少年时的豪言壮语在二人悲愤郁积的胸中不停回荡:

“我要直驱长安,叩天子门,建不世之功!”

“你我生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少年心气的誓言,荡开了历史的云烟,也荡开了两段传奇的人生故事。

他们以十年为期,定下一个又一个十年之约,他们试图以“十年”为单位,去衡量这段从人间到天上,从现实到理想的距离。

用几十年的时间,踏上沿路风景不断变幻的三万里征途,他们真的走到了长安吗?

我想,在电影的结尾,当流放夜郎的暮年李白遭遇大赦,乘着一叶轻舟在天地间放声高歌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候,当七万吐蕃大军即将被攻破,高适转身坦然踏上归途的时候,这漫漫三万里,终于看到了尽头。

两位文人是幸运的,一个在诗文创作上有旷世之才,一个在征战军事上如鱼得水,凭借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在百转千回中,触及到了长安灯火的一点点光。

可在现实的世界,人生又何止三万里呢?

也许每个人年少时都有着最天真的愿望和最朴素的梦想,有着一股不管不顾只管向前冲的劲头。

我们一心追求自由,渴望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干出一番大事业,到头来却发现,身上那一点点刚刚微露的锋芒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生活的琐碎磨平。

当“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成为了记忆中曾经幻想过的快意人生,我们不禁会像电影中官场落魄的李白一样叹息着:“这只大鹏飞不动了,也不想飞了。”

可失意归失意,现实归现实,李白和高适并未因为沿途路上这一处突然出现的拦路荆棘而就此放弃对梦想的执着,他们一个去了扬州闯荡,一个回到乡下苦读,他们默默积蓄着能量,等待着青云直上的那一天,能一路看尽长安花。

现实有时遍地鸡毛,但我们始终要相信,电影里李白对高适说的那句:“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现实的重锤下,不忘初心,始终不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坚持一点点织就心中的锦绣,剩下的,就只管交给时间。

人生有憾,但诗更精彩了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理想的高地,但灵魂滚烫的权利却人人都有。

有的人说:“原来李白也会有遗憾啊。”

如此一个放浪形骸的绝世天才,擅剑术,会相扑,更写得一手好诗,但在彼时朝堂的牵动与沉浮下,命运也没有多青睐他半分。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在政治上失意,却在诗界名声大振,留下了一首又一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你说他这一生失败了吗?

我想他比任何人都要成功。

电影《妖猫传》里杨贵妃对李白说:“李白,大唐有了你,才真的了不起。”

字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李白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就在于那一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豁达,心中的宏愿,怎是能够轻易就放下的?

但李白却可以在大大小小的不如意和遗憾中,寻找到无数种自洽的方式。

这种乐观洒脱、超然出世的生活态度,给本来暗淡下来的人生,添上了一笔又一笔耀眼夺目的光辉。

他将自己活成了一首永垂不朽的诗篇,一首让人读了会热泪盈眶的诗篇。

我们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偶有遗憾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或许我们也可以像李白一样,既不忘最初心中那团炽热燃烧的火焰,也有勇敢朝着失意人生走下去的洒脱,

等到千帆过尽,可以笑着说出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那个历史上一地繁华的长安城已经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了,但踏上这三万里奔向“长安城”的人却来了一批又一批。

有人因为路程太过遥远,中途改变了前进的道路;有人误入歧途,丢失了前往长安的方向;但也有人,在日复一日枯燥的行程中,看到了独属于长安的烟火。

无论最终是否能到达长安,都并不妨碍我们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如诗般精彩,毕竟,人生又何止这三万里呢?

愿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抵达心中的长安。

作者:刘彦伶

编辑:戴月婷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长安三万里

来源:青年观察家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